雙方都賺錢的交易,為什麼有可能做不成?| 聶輝華

對於真正的智者來說,

透明是最強大的力量,

而真誠是唯一的道路,

這就是所謂的大道至簡。

聶輝華 ·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格致論道第69期 | 2021年6月19日 北京

大家好,我是聶輝華,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為什麼雙方都掙錢的生意卻做不成?》。我希望能通過這個演講,向大家展示信息的力量。

生意做不成背後的𠄎因

先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它涉及一個問題,就是“波士頓為什麼沒有中美直飛的航班?”

波士頓是美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哈佛大學、MIT(麻省理工學院)等頂級世界名校所在地,每年有很多學生和學者前往波士頓旅行或者留學。

2009年,我從中國人民大學到美國哈佛大學去讀博士後,那時我需要先從北京飛到美國洛杉磯,再從洛杉磯飛到波士頓。

我當時就覺得特別奇怪,這段航程總共花費了20多個小時,但是谷歌地圖顯示從北京到波士頓的空中直線距離大概1萬公里,直飛只需要12個小時,能節省一半的時間。

圖片

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北京,美國最大的城市之一是波士頓,兩個大城市之間有這麼多客流,為什麼沒有直飛的航班呢?直到2014年,海航才開通了北京到波士頓的直飛航班。這也說明這是可以盈利的。那為什麼明明雙方都能掙錢的生意,卻做不成呢?

再講另外一個故事,這兩個故事背後可能有共同的原因。

第二個故事就是施樂收購惠普失敗的故事。大家知道,現在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對於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決策之一就是兼併收購,但全世界70%的併購都是失敗的。

圖片

比如著名跨國公司施樂在想收購另一家著名跨國公司惠普時,就失敗了。2019年施樂第一次報價335億美元,被惠普無情地拒絕了,施樂不死心,第二年把價格提高到350億美元,但還是被惠普拒絕了。

從理論上講,施樂是全球最大的辦公設備製造商,我們現在用的很多印表機、影印機都是施樂製造的。而惠普是全世界最大的IT企業之一,直到兩年前它還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腦生產商,只不過之後被中國的聯想集團超越了。

所以施樂收購惠普本應該是強強聯合、皆大歡喜的好事,可是為什麼雙方都能掙錢的生意,卻做不成呢?

對此惠普董事會主席有一個說明。他們認為,第一:是因為施樂對惠普的估值太低;第二,是因為施樂在收購中佔了太多的便宜。所以惠普不同意。

雖然表面上看是雙方價格談不攏,但實質上是因為信息不對稱。什麼是信息不對稱呢?這就是我今天講的重點。

所謂的信息不對稱,是指一方擁有另一方所沒有的信息,或者一方擁有信息優勢,或私人信息。我們經常說的“買的不如賣的精”,就是一種典型的信息不對稱。

從“對稱的知情”到“對等的無知”

已完成:30% //////////

根據信息分佈我們可以分三種情況討論:

第一種情況,信息完全對稱,這是最好的。比如如果施樂知道自己收購惠普之後的收益是400億美元,惠普也知道這件事,就是對稱信息。

那惠普企業本身值多少呢?假設值360億美元,惠普知道這個,施樂也知道。那在雙方都信息對稱的情況下,事情就很好辦了。一邊是360億美元,一邊是400億美元,取一個中間值380億美元,雙方肯定可以成交,而且雙方賺到的錢都是一樣多的,都賺了20億。所以信息對稱就會產生非常簡單、有效率的交易。

這背後蘊含的就是所謂的科斯定理,即只要雙方的產權清晰,信息對稱,交易費用足夠低,市場就總是能夠達成有效率的交易。簡單來講,就是市場上沒有傻子,只要都能掙錢,大家肯定都會幹。

而它背後想表達的比較深刻的意思是:因為自願的市場交易總是能夠實現多贏或共贏,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政府幹預,市場也能夠自動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洞見。

科斯在1991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下圖就是這位先生。他活了103歲,所以有位中國經濟學家開玩笑說,研究經濟學最幸福,不僅可以得諾貝爾獎,還可以長壽。

圖片

Ronald Coase (1910-2013)

雖然科斯定理很強大、很有用,但是很遺憾,信息完全對稱的情況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時候並沒有這麼好的𠄎氣。

第二種情況就是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又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單邊信息不對稱,即一方擁有另一方所沒有的信息。第二種則是每一方都擁有私人信息,比如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你也知道我不知道的信息,這叫雙邊信息不對稱,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在雙邊信息不對稱情況下會發生什麼?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梅爾森和他的合作者研究發現,在這種情況下,有效率的交易是無法達成的,即所謂的無效率定理。

圖片

Roger Myerson 

無效率定理是梅爾森200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個定理聽上去稍微有點反直覺。如果說一方擁有另一方沒有的信息容易導致交易失敗,可以理解。但為什麼雙方都擁有更多信息時,反而會使得交易不可能達成呢?

舉個例子,回到剛才施樂收購惠普的案例。假設施樂和惠普現在處於雙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施樂知道收購成功之後會帶來400億美元的收益,但是惠普不知道。反過來惠普知道自己企業的真實價值是360億美元,但是施樂不知道,這就叫雙邊信息不對稱。

在這樣一場博弈過程中,它們開始談判。從最優策略出發,施樂肯定會極大地謊報或者低報自己收購的收益,比如本來能掙400億,它會告訴惠普最多掙340億,所以出價不可能超過340億,於是它第一次報價335億。

而且它絕對不會提高自己的價格,高報自己的收益,因為如果它一旦高報了自己收益,或者如實說自己的收益就是400億,後面就會很被動,再提高價格就會虧。並且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說,如果你的對手說他只能掙400億,他就算說了真話你也不會信。

再從惠普的角度講,它明明知道自己真實的價值是360億,但是它也不會承認,它會說自己的企業很有前景,所以要410億。

圖片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因為雙方信息不對稱,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策略性行為,從而導致賣方的出價遠遠高於買方的出價,導致本來雙方都能掙錢的生意卻做不成。

背後的𠄎因是什麼呢?在雙邊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每一方都想利用信息不對稱提高自己的利潤並壓低對方的利潤,當雙方所期望的利潤之和超過了實際可能分配的總利潤時,有效的交易就無法達成了。

那有沒有什麼辦法破解信息不對稱呢?比方找一個第三方評估機構行不行?不行。因為對於這樣的跨國公司來說,雖然它的固定資產、金融證券等東西好評估,但是像品牌聲譽等無形資產就很難做出客觀評價,只能做主觀評價。

而且關鍵的是,對於收購來說最大的難題是收購之後的收益,而這又取決於收購之後雙方文化的整合程度、管理層的調整以及市場行情。但這些因素全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任何一家第三方評估公司都無法準確地評估它。

剛才說的可能有點抽象,那再講一個分錢遊戲舉例。假如你有100塊錢要跟同桌分,你們每個人都在紙上悄悄地寫下自己想得到的份額,然後兩人公佈自己寫的數字。如果加在一起不超過100,就可以拿到自己寫下的數字所對應的份額。但如果兩人加在一起的數字超過了100,那就一分錢都得不到。

有人覺得這個遊戲很簡單,認為兩個人都寫50不就既得到了公平,又得到了效率嗎?這太理想了。

說實話,我在大學教了十幾年博弈論,每次上課做這個實驗,總有一半的人得不到一分錢,因為每個人都不想吃虧。

第一,憑什麼你拿的錢比我多?如果我讓一步寫30,在均衡條件下你就應該寫70,那憑什麼你拿70,我就應該拿30呢?

第二,如果我在這次博弈中讓步了,是不是又要在其他的博弈中繼續讓步?所以示弱可能是一種不好的信號,沒有人願意吃虧。這導致大家一分錢都拿不到。

這樣的零和博弈非常類似於一種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最著名的一個術語,意思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每個人都想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結果導致總體利益最小化。

關鍵是即便每個人都知道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導致集體利益最小化,也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改變這個格局,這才悲哀。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波士頓為什麼沒有中美直飛的航班呢?對於這個問題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了解到的信息,是因為雙方在人流方面形成了雙邊信息不對稱。

比如一方認為客流量會比較穩定,應該擴建機場、增加航班;但另一方可能不這麼認為,它覺得客流量沒有想像得那麼多,人流量也沒有那麼穩定,所以不同意增加航班。中美雙方各有各的算盤,各有各的信息,從而使得這樣一個本來可以掙錢的生意無法做成。

為此我還特意問了民航局的同志,他們說確實是因為雙方對客流的判斷形成了一定的分歧,所以沒有達成一致的協議。

剛才我們討論了兩種信息的情況,一種是信息完全對稱,一種是信息不對稱。現在考慮第三種情況,假設雙方沒有掌握那麼多信息,即雙方的信息更少了,那麼情況是變得更好了,還是更糟了?

如果說第一種信息完全對稱的情況屬於對等的知情的話,那麼第二種雙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就是不對等的知情,而第三種情況就是對等的無知

在施樂收購惠普的過程中,假設施樂並不知道自己真實確切的收益,只知道自己的收益在380到420億美元之間,惠普知道這個信息。但惠普不知道自己的企業真實價值是多少,只知道它的區間是在350到390億美元之間,施樂也知道這個真實信息。那麼在這裡就是雙方都知道更少的信息,但是雙方之間是對稱的,是平等的無知。

那在這種情況下,交易是不是更難達成了?不是,更容易達成了。

 圖片

因為只要任何一方提出380億美元的價格,就很容易成交。380億對於施樂來說是收益的底線,它穩賺不賠,所以會同意。而惠普也會同意,因為它的平均價值在350到390億美元之間,所以如果以380億美元成交,它平均還能掙10億美元。

總而言之,在這種對等的無知的情況下,雙方總是可以找到一個,對雙方而言都有利可圖的價格,從而使得有效的交易達成。

平等的無知才是一種公平

已完成:70% //////////

那麼,如果要排序的話,毫無疑問最好的情況是對等的知情,但是這種情況現實中很少出現。如果不能實現最優,次優的就是對等的無知,也就是雙方都不知道更多的信息,而最差的情況就是不對等的知情。

簡單地說,就是在交易過程中要麽雙方都知道所有的關鍵信息,要麽雙方什麼都不知道。最糟糕的就是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這就能得到一個重要結論——平等的無知,勝過不對等的知情。

如果把信息看作是一種資源,其實這種資源和其他所有資源一樣,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數據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大家往往過於關注物質財富和財產分配的不平等,而忽略了信息分配的不平等。其實信息分配的不平等有時候更重要,它不僅能影響我們的交易、生活,甚至能影響人的基本權利。

二十世紀美國最有名的政治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羅爾斯有本非常有名的書《正義論》,其中他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名詞——無知之幕。即所有人前面都有一塊大螢幕,我們都看不到未來,未來對於我們都是未知的。

圖片

在羅爾斯看來,平等的無知才是一種公平。因為人們躲在無知之幕之後做出的決策才真正符合正義的原則。

為了理解,我設定一個情境舉例。如果你有孩子今年要參加高考,你同不同意給高考特長生加分?

圖片

因為這是重大決策,所以需要大家的意見達成一致,但我可以肯定,大家絕對無法形成一致意見。因為每個人都有孩子,都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沒有文藝特長、體育特長,但不知道別人的孩子怎麼樣,這就是雙邊信息不對稱。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的孩子有文藝或者體育特長,你會堅決要求加分,越多越好。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文藝和體育特長,你就會堅決反對加分,這樣就無法形成一致的意見。所以,知道更多信息並不會更好。

但假設現在不是由家長投票,而是由大學生,甚至高中生來投票,他們很可能很快會形成一致意見,那就是給予特長生適當的加分。為什麼?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孩子將來有沒有特長。

如果他有特長,現在反對加分就等於損害自己利益,但如果同意大幅度加分,萬一將來他們的孩子沒有特長,也是損害了自己利益,所以最保守的辦法就是允許適當加分。

在無知之幕前,因為每個人都不知道未來的狀況、𠄎氣的好壞,所以恰恰可能會特別照顧那些𠄎氣最糟糕的人。換句話說,就是人們在無知之幕情況下,會努力尋找一種能夠保護最弱勢和𠄎氣最差人群的方案,這就是所謂的最大最小原則。

我們需要坦誠相見

已完成:80% //////////

美國著名投資大師、全世界最掙錢的橋水基金的創𡁻𠄎·達利歐寫了一本書《原則》,在這本書裡,達利歐披露了成功最重要的秘訣就是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因為只有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才能披露真實信息,才能了解對方的需求,才能夠真正達成一致,從而取得共贏。

圖片

對於真正的智者來說,透明是最強大的力量,而真誠是唯一的道路,這就是所謂的大道至簡。

那現實中,我們怎麼才能回到信息對稱的情況,讓有利可圖的交易實現呢?

講一個成功的案例。2010年中國民營企業吉利汽車想收購福特汽車下面的沃爾沃,開價18億美元。福特問能不能再加一點,因為沃爾沃也是很值錢的品牌。

對此,吉利沒有留一手,但也沒有說這就是它的底牌,而是提供了大量的數據證明,這的確是它能產生的最高收益,如果再出高價就買虧了,所以福特被說服了。這就是一個成功的併購。而10年前的18億美元,現在已經值180億了。

圖片

這個例子再次說明,在談判的過程中不要老想著利用信息不對稱去賺對方的便宜,這是小生意。真正的大生意是讓雙方都能掙到錢,這叫做格局。

講到這裡,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雙邊信息不對稱可能會導致本來能夠掙錢的生意做不成,因為大家都想利用信息不對稱提高自己的利潤,擠壓對方的利潤,結果使得雙方期望的利潤之和超過了可分配的利潤。

第二,對等的無知勝過不對等的知情,信息並不是越多越好,信息也不是越少越糟。

第三,面對信息不對稱,要想做成有價值的生意,就應該坦誠相見。所謂大道至簡,方得始終。

最後我想提醒大家,我們不僅要關注財產公平,也要關注信息公平,尤其是在數字經濟時代這一點尤為重要。

圖片

如果大家對博弈論和信息學感興趣,也可以看看我的新書《一切皆契約》,講述真實世界中的博弈與決策。

謝謝大家!

- END -

文章和演講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格致論道講壇立場。

版權說明: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媒體轉載和摘編,

並且嚴禁轉載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更多閱讀

圖片

關注使用“科學與中國”小程序,可觀看以院士科普視頻為代表的優秀科普視頻,第一時間獲取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科學節、格致論道演講活動等科普活動報名信息。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致力於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科學院科普雲平台)提供技術支持。歡迎關注格致論道官網: self.org.cn,微信公眾號: SELFtalks,微博: 格致論道。

主標籤:資訊不對稱

次標籤:經濟學企業併購交易失敗賽局理論


上一篇:ZeroSearch:零搜索強化激勵模型潛能,LLM 搜索能力開啟新紀元

下一篇:連續思維機器來了!Transformer八子之一新創推出,讓AI不再「一步到位」拍腦袋做決定

分享短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