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裁員6000+人!這一次,連10年TypeScript老兵、AI總監都被微軟“優化”掉了

图片

整理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財報亮眼,但裁員也狠。”這可能是很多微軟員工對公司的最新評價。

上個月底,微軟剛剛公佈 2025 財年第三季度營收超 700 億美元、AI 和雲業務節節攀升的好消息,而本週壞消息就來了:微軟宣佈裁員約 6000 人,佔全球員工總數的 3%。

被裁的,有在公司工作了 18 年的 TypeScript 老兵,也有剛剛還在推動 AI 戰略的總監;有人正值病休期,也有人拿到過“Gold Club 年度優秀員工”的榮譽……“我們被要求立刻停工,並設置‘正在外出’的自動回復。”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一邊是營收大漲、AI 投入猛進,一邊卻是“感謝參與、請立刻離開”——微軟為什麼要這樣做?

圖片

圖片

表面強勁:微軟財報再次“碾壓預期”

4 月 30 日,微軟公佈 2025 財年第三季度財報,交出了一份幾乎無可挑剔的答卷:

總營收:70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5%;營運收入:32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9%;淨利潤:25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8%;雲業務(Microsoft Cloud)收入:424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搜尋與廣告收入增長高達 21%;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LinkedIn、Azure 等關鍵產品線收入也全面增長……

換句話說,微軟不僅沒有虧損,反而賺得盆滿缽滿。在這樣一份“財報盛宴”之後緊跟著宣佈裁員,難免令人費解。

圖片

為了“給 AI 讓路”的資源重構?

微軟對此給出的解釋是:此次裁員並非出於財務危機或員工績效不佳,而是“為了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更好地找到公司定位而進行的必要組織調整”。

消息人士透露,裁員背後最核心的動因,並不是因為 AI 本身“取代”了人類崗位,而是為了“優化資源分配,將更多資本投入到 AI 相關業務中”。據悉,微軟將在 2025 財年投入高達 800 億美元用於 AI 基礎設施和研發,是過去數年規模最大的一次資本支出。

正如今年 1 月微軟 CEO 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一次財報電話會上所言:“當技術平台發生變革時,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激勵機制和市場策略,不能再延續舊一代的思維模式。要學會擁抱新的架構設計和市場機會。”

與很多公司不同,微軟押注 AI 的方式並不是單純擴招 AI 人才,而是在數據中心、芯片、系統軟體、模型訓練、應用整合等全棧式投入。這意味著——即便收入再高,若要維持利潤率,就必須“砍掉”那些暫時無法對 AI 戰略產生直接價值的崗位或團隊。

關於這一點,Wedbush 分析師 Gil Luria 也指出微軟的裁員行為是其大規模資本投入帶來的“自然結果”:“若微軟每年繼續按照當前的資本支出水平推進 AI 建設,那麼就必須減少至少 1 萬個崗位,才能平衡折舊和營運開支。”

換句話說,微軟此次大規模裁員,是“為了給 AI 騰出空間”的組織性瘦身。

圖片

裁掉的都是誰?

據悉,此次裁員波及全球多個部門與業務線,包括 LinkedIn、Xbox、Azure、工程研發等,其中不乏在微軟工作多年的老員工與 AI 團隊關鍵成員。

一位被裁的資深工程師在 X(原 Twitter)上寫道:

“我在微軟工作了 18 年,其中大約有 10 年時間在從事 TypeScript 工作。很遺憾,我在最新一輪的裁員中失去了工作。我需要幾天時間來處理這件事,然後再開始找工作。感謝迄今為止所有參與我旅程的人。”

圖片

令人十分意外的是,微軟 AI 總監 Gabriela de Queiroz 也在 X 上宣佈了被裁的消息:“分享一個苦樂參半的消息:我受到了微軟最新一輪裁員的影響。”

“無論你工作有多努力,為公司做了多少宣傳,帶來了多少成果和知名度;無論你是幫助微軟成為 AI 企業中響當當的名字,還是推動各項計畫讓微軟成為人們更好的工作場所——這些都不會讓你免於被裁。”

圖片

Gabriela de Queiroz 補充道,她對此感到很傷心,因為很多與她共事過的優秀人才都被解僱了:“我們被要求立即停止工作,並設置‘正在外出’的自動回覆。而我選擇再待一段時間,完成一些工作交接、告別一些同事,這是我覺得該做的事。”

至於下一步的計畫,Gabriela de Queiroz 目前還沒有方向,但她仍樂觀看待:

圖片

除了之外,還有微軟員工透露在醫療休假期間被裁。甚至不僅她本人被解雇,連其在微軟工作的丈夫也在此次裁員風波中“中招”——這也引發了外界對微軟裁員策略的質疑:“給 AI 讓路”的堅持,是否已經冷酷到忽略了人性關懷?

圖片

AI 並未取代人類,但 AI 戰略可能會

頗為諷刺的是,許多人原本是在微軟的 AI 部門工作、或為 AI 平台開發提供支援,但最終卻也成為了 AI 戰略的“犧牲品”。

Satya Nadella 此前在矽谷公開演講中曾坦言:“微軟部分項目中已有 20%-30% 的代碼由 AI 自動生成。”也就是說,雖然此次裁員並不是因為“AI 取代人類”,但 AI 所引發的戰略重心轉移,確實改變了微軟的用人邏輯。具體來說,如今的微軟更傾向於保留能構建模型和部署基礎設施的人才,而非傳統的項目管理或外圍支撐崗位。

圖片

市場買賬了嗎?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儘管微軟裁員的消息在輿論中激起不小反響,但資本市場似乎給予了積極回饋。

裁員公告發佈當日,微軟股價報收 449.26 美元,創下年內新高;市值一度突破 3.33 萬億美元,再次領先蘋果(3.18 萬億美元);投資者普遍認為,精簡開支+擴大 AI 投入=未來更高的利潤率。

換句話說,“降本增效”與“AI 轉型”這兩個關鍵詞,恰好戳中了華爾街的期待。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裡,包括亞馬遜、谷歌、Meta 等大型科技公司幾乎無一倖免於裁員潮。而微軟,這家曾因“穩定”與“高薪”著稱的科技巨頭,也在這一波 AI 革命中不得不作出取捨。

誠然,如今 AI 確實是風口,但風口吹來的未必都是機會,也可能會是劇烈的陣痛。這場人力資源的“重塑”,究竟能否換來 AI 時代的“戰略紅利”,我們尚且不得而知——但從如今的形勢看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 AI 沒有取代我們,我們也必須重新證明自己的獨特價值。

參考連結:

https://www.cnbc.com/2025/05/13/microsoft-is-cutting-3percent-of-workers-across-the-software-company.html

https://www.goodreturns.in/news/microsoft-layoffs-2025-6000-people-lose-jobs-why-worlds-largest-tech-company-is-firing-its-employees-1429045.html

推薦閱讀:

▶從蘋果辭職、放棄年薪25萬美元!他全力開發一款App,結果快上線時心態崩了……

▶騰訊出手了! 悄悄推出 AI 編程助手 CodeBuddy,開發者可以免費體驗到國產 Cursor 了!

▶每天省5000美元、18PB數據大遷徙!Ruby On Rails之父衝刺“下雲”的最後49天

CSDN創始人&董事長蔣濤「對談」浙大求是特聘教授方興東。作為中國互聯網30年的見證者,從鴻蒙操作系統的破曉之路,聊聊中國高科技的崛起之路。方興東新書《鴻蒙開物》來了!直播間抽福袋,領「限定簽章版」。

主標籤:科技新聞

次標籤:微軟財報AI戰略裁員


上一篇:從直覺到「深度思考」:多維進化的大模型推理能力

下一篇:利用全球閒置算力訓練模型,性能媲美R1,老黃天塌了!Karpathy曾投資它

分享短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