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這次發布的重磅消息,有可能真的要改變整個網際網路了。
微軟在Build 2025大會上發布了一個名為NLWeb的開源專案,聽起來平平無奇,但實際上它能讓任何網站立即變身為AI應用程式!
值得注意的是,NLWeb基於Anthropic的模型控制協定(MCP)建構,這意味著它不僅能服務人類使用者,還能讓AI智能體直接與網站互動。
用微軟CTO Kevin Scott的話來說:「你真的可以把它想像成智能體網路的HTML。」
NLWeb到底是什麼神器?
簡單來說,NLWeb是一套開放協定和工具集,讓網站輕鬆添加自然語言對話介面。
它的工作流程相當巧妙:
利用現有資料結構:NLWeb直接利用網站已有的結構化資料,包括Schema.org標記、RSS源等。這意味著發布者不需要完全重建內容基礎設施。
資料處理與儲存:系統包含將結構化資料新增到向量資料庫的工具,支援語義搜尋和檢索。支援所有主流向量資料庫,開發者可以選擇最適合的技術方案。
AI增強層:大型語言模型會用外部知識和上下文增強儲存的資料。例如使用者查詢餐廳時,系統會自動加入地理資訊、評論等相關內容,提供全面的智慧回應。
通用介面建立:最終形成一個既服務人類使用者又服務AI智能體的自然語言介面。訪客可以用簡單英語提問並獲得對話式回應,AI系統也能透過MCP框架程式化存取網站資訊。
這種方法讓任何網站都能參與到新興的智能體網路中,無需大規模技術改造。
協定混戰:各家都在搶地盤
專注於讓智能體之間互相對話,主要解決智能體編排和通訊問題,而不是將現有網站AI化。
AIA創辦人兼CEO Maria Gorskikh解釋說,A2A使用定義的模式和生命週期模型實現智能體間的結構化任務傳遞。
雖然協定是開源的,但目前的實現和工具與Google的Gemini技術堆疊緊密綁定。
LLMs.txt
目標是幫助大型語言模型更好地存取網路內容。雖然表面上聽起來像NLWeb,但實際完全不同。
「NLWeb不與LLMs.txt競爭,它更像是試圖從網站推斷意圖的網路抓取工具。」
Dappier共同創辦人兼CTO Krish Arvapally解釋說,LLMs.txt提供帶訓練權限的markdown格式,幫助LLM爬蟲適當攝取內容。
而NLWeb專注於在發布者網站上實現即時互動。
MCP
MCP正日益成為事實標準,也是NLWeb的基礎元素。
從根本上說,MCP是連接AI系統與資料源的開放標準。在微軟看來,MCP是傳輸層,MCP和NLWeb共同提供了開放智能體網路的HTML和TCP/IP。
Forrester高級分析師Will McKeon-White認為NLWeb相比其他選項有明顯優勢:
「NLWeb的主要優勢是更好地控制AI系統如何『看到』構成網站的各個部分,允許更好的導航和對工具的更完整理解。這可以減少系統誤解網站內容的錯誤,也減少介面重做工作。」
早期用戶已經嘗到甜頭
微軟沒有只是發布NLWeb就放任不管,而是已經有多個組織在使用,包括芝加哥公共媒體、Allrecipes、Eventbrite、Hearst(Delish)、O'Reilly Media、Tripadvisor和Shopify。
O'Reilly Media的CTO Andrew Odewahn是早期採用者之一,他看到了NLWeb的真正價值:
「NLWeb利用了過去十年在開放網路上開發的最佳實踐和標準,並使它們對大型語言模型可用。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在為SEO和其他行銷目的優化這種元資料,現在他們可以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料,透過NLWeb讓自己的內部AI更智慧、更有能力。」
在他看來,NLWeb對企業作為公共資訊消費者和私有資訊發布者都很有價值。
幾乎每家公司都有銷售和行銷工作,可能需要問「這家公司做什麼?」或「這個產品是關於什麼的?」
「NLWeb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式,向內部LLM開放這些資訊,這樣你就不必四處尋找,」Odewahn說:
「作為發布者,你可以使用schema.org標準添加自己的元資料,並在內部使用NLWeb作為MCP伺服器,供內部使用。」
使用NLWeb也不是什麼重活。
Odewahn指出,許多組織可能已經在使用NLWeb依賴的許多標準。
「現在嘗試沒有任何壞處,因為NLWeb可以完全在你的基礎設施內運行,」他說:
「這是開源軟體遇到最好的開源資料,所以你沒有什麼可失去的,現在嘗試會有很多收穫。」
上車還是觀望?
分析師Michael Ni對NLWeb持相對積極的看法,但這不意味著企業需要立即採用。
Ni指出,NLWeb還處於非常早期的成熟階段,企業應該預期2-3年才會有實質性採用。他建議有特定需求的領先企業,如活躍市場,可以考慮試點,有能力參與並幫助塑造標準。
「這是一個有明確潛力的願景規範,但在能夠達到主流企業試點之前,需要生態系統驗證、實施工具和參考整合,」Ni說。
另一些人對採用持更積極的觀點。
Gorskikh建議採取加速方法,確保企業不會落後。
「如果你是擁有大量內容表面、內部知識庫或結構化資料的企業,現在試點NLWeb是保持領先的明智且必要步驟,」她說。「這不是等等看的時刻——更像是早期採用API或行動應用程式。」
不過,她指出受監管行業需要謹慎行事。
保險、銀行和醫療等行業應該推遲生產使用,直到有中性、去中心化的驗證和發現系統。已經有早期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例如Gorskikh參與的MIT NANDA專案,正在建構智能體服務的開放、去中心化註冊和聲譽系統。
AI將改變每一個網站
對企業AI領導者來說,NLWeb是一個分水嶺時刻,是不應忽視的技術。
AI將與你的網站互動,你需要對其進行AI化。
NLWeb是一種特別吸引發布者的方式,就像RSS在2000年代初成為所有網站必備功能一樣。幾年後,使用者會期待它的存在;他們會期待能夠搜尋和找到東西,而智能體AI系統也需要能夠存取內容。
這就是NLWeb的承諾。
從GitHub儲存庫來看,NLWeb確實是一個「深度無關」的平台——無論是作業系統(Windows、MacOS、Linux)、向量儲存(Qdrant、Snowflake、Milvus、Azure AI Search)還是大型語言模型(OpenAI、Deepseek、Gemini、Anthropic等),都能完美支援。
它既輕量又可擴展,可以在雲端叢集到筆記型電腦上運行,很快還會支援手機。
hugo alves(@ugo_alves) 艾特了Sam Altman:
@sama 基於這個創建一個ask,允許任何人將ChatGPT部署為網頁問答系統
Sam Woods(@sw00ds) 認為影響深遠:
如果它真如聽起來那樣重大,可能會重新定義基於網路的AI應用程式
UdayKumar(@UdayKumar) 看到了轉型潛力:
是的。它有巨大潛力將網站轉變為對話智能體。參考實現將加速採用。
當然,也有質疑聲音。
Pavel Snajdr(@PavelSnajdr) 表達了不同看法:
我更願意採用「智慧便宜得像電費一樣」的方式,那樣我們就不需要任何MCP創可貼了
NLWeb的出現,標誌著網路正在向智能體時代轉型。
每個網站都將需要考慮如何與AI互動,這不再是可選題,而將是必需項。
👇
👇
👇
另外,我還用AI進行了全網的AI資訊採集,並用AI進行挑選、審核、翻譯、總結後發布到《AGI Hunt》的知識星球中。
這是個只有資訊、沒有感情的AI資訊資訊流(不是推薦流、不賣課、不講道理、不教你做人、只提供資訊)
歡迎你的加入!也歡迎加群和2000+群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