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女皇340頁《人工智慧趨勢報告》PPT

48小時前,網路女皇的一份340頁《人工智慧趨勢報告》一經發布,立刻引起業界震撼。時隔6年,Mary Meeker依然寶刀未老。矽谷大咖們已經徹夜未眠,連夜開始研讀了!

網路女皇、傳奇投資者Mary Meeker,再度復出!

曾經,女皇的《網路趨勢報告》一出,整個科技界都要嚴陣以待。矽谷大咖們覺都不睡了,都要連夜研讀這份洗版業界頭條的重量級報導。

沉寂數年後,她帶著一份340頁重量級報告,又回來了。

報告PPT:https://www.bondcap.com/reports/tai

Image

這一次,她瞄準了AI界的當紅炸子雞OpenAI。

Image

在各個創始人和CEO的圈子,這份報告已經全面爆紅。

在這份340頁報告中,51次出現「前所未有」這個詞,核心要點就是——AI驅動的這場變革已經全面且不可逆轉,既是機會遍地的黃金時代,也是奇點的「關鍵時刻」!

ImageImage

女皇本人,五年後回歸

Mary Meeker,大名鼎鼎的網路女皇。

曾經,她是曾是摩根士丹利TMT團隊的一員。這個團隊份量舉足輕重,曾經領導了Netscape的IPO,這直接開啟了1996年的網路繁榮!

Image

在1996年,她發布了《網路趨勢報告》的第1版——一份長達322頁的深度分析,探討了網路的潛力。

從此,她每年都會發布網路趨勢報告,並且早早就預見到了以下幾個趨勢。

a. 1996年 → 線上人口激增(到2000年增長10倍)

b. 2000年 → 線上廣告 > 印刷廣告(於2004年發生)

c. 2008年 → 行動裝置佔據主導地位(於2014年發生)

2010年,她加入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領導他們的成長基金,隨後一舉投資了 Facebook、Spotify、Square、Twitter和Snap,見證了它們的輝煌。

2018年,KP Growth Fund分拆,重新命名為BOND Capital。

2019年,她暫停撰寫《網路趨勢報告》,專注於創辦BOND。

如今,睽違六年,她帶著340頁重量級《AI趨勢報告2025》回歸了!

在這份報告中,值得摘抄的金句俯拾皆是,比如下面這些例子。

就像過去的電力和其他通用技術一樣,人工智慧和雲端運算資料中心代表了工業化的下一個階段。

——Brad Smith,微軟副董事長兼總裁

這次情況不同。我們可以透過規模來彌補,將來我們也會想辦法將使用者變現。

——商業中最危險的三句話

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這份報告的核心內容。

Image

AI推理,已經暴跌成白菜價

如今,AI使用成本下降的速度之快,已經是前所未有。

如今,雖然訓練一個頂級模型的成本高達10億美元,在過去8年裡飆升了2400倍,但推理成本在兩年內已經暴降了99.7%。

ImageImage

(以上數字,由每百萬token的成本計算得出)

由此,整個產業的遊戲規則都在被重塑。

2024 Blackwell GPU的單token功耗,已經比英偉達2014年推出的Kepler GPU前代產品低了105000倍。

頂尖AI模型的成本,從此迅速下跌。

因此,專注於客製化情境的輕量級模型,相比起OpenAI這種燒掉巨額資金的巨人,將直接完勝。

Image

與此同時,Google的TPU和Amazon的Trainium也在大規模開發,用於雲端服務,而且進展迅速。

在Mary Meeker看來,這些不是次要專案,而是基礎性的投入。

Image

OpenAI估值神話,竟靠印度使用者撐起?

這份報告還透露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實——

印度,已經成為ChatGPT應用程式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是的,如今ChatGPT最大的月活躍使用者竟是來自印度,占比13.5%,直接超越美國本土的8.9%。

Image

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印度竟同時是DeepSeek最大的市場。

在DeepSeek行動應用程式的全球使用者中,有7%來自印度。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每GB網路數據的低成本能夠讓67%的國民上網。

Image

而另一個亮點就是,印度使用者的對價格的敏感度要遠遠超過美國使用者,因此如果有哪些競爭對手能做到以低成本突圍,就擁有非常有力的突破口。

Image

中國模型鯨吞市場,燒錢模式不靈了?

與此同時,中國模型正以極低的成本鯨吞市場,速度也是前所未有。

如今,OpenAI估值已達3000億美元。

但Mary Meeker犀利指出:比起收入,OpenAI的估值看上去實在是「太貴了」!

Image

畢竟,OpenAI、xAI和Anthropic這三家頂尖AI公司籌集的資金,已經達到950億美元,直接高得嚇人。

然而,三家加起來的預期年化收入,也不過120億美元而已。

具體來說,OpenAI的年化收入約92億美元,估值卻飆升到了3000億美元,估值是收入的33倍。

而Perplexity的估值/收入倍數,達到了約75倍。

Image

比起中國模型,尤其是DeepSeek帶來的低成本開源替代方案,這個泡沫已經在被戳破的邊緣。

可以說,他們的基本商業模式,快被中國玩家連根掘起了。

對此,Mary Meeker的評論亮了——「投資人,請只投資你願意損失的金額」。

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很冒險的,因為現在一切都在上漲,看起來無往不利——直到某一天情況突然反轉。

如今,中國AI模型已經在飛速追趕,性能接近了美國AI的頂尖水平,成本卻低得可怕。

比如,百度ERNIE 4.5 Turbo的成本只有DeepSeek V3的40%,GPT-4.5的0.2%。

這個成本價對比,實在太慘烈了。

與此同時,DeepSeek-R1已經在MATH Level 5數學基準測試中取得了93%的高分,非常接近OpenAI o3-mini模型的95%。

Image

與此同時,如今中國工業機器人的裝置數量,已經佔到了全球的75%。

Image

而根據Meta首席技術長Andrew Bosworth的說法,如今全球的AI態勢,已經發展成了一場不折不扣的全新「太空競賽」。

如今大家已經公認,AI體現的是各國的綜合實力,直接決定了未來地緣政治的影響力。

Image

可以說,如今的AI模型爭霸戰,基本就是中美兩國的戰場。

Image

17年至2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發布的大規模AI系統數量,已經和美國不相上下。

Image

ChatGPT 17個月暴增8億使用者,史無前例

當然,無人能否認此前ChatGPT的輝煌。

畢竟,它曾在17個月內達到8億使用者,這種增長速度已經超越了人類歷史上任何一項技術。

Image

可以看到,ChatGPT的應用內使用時間,已經在兩年內翻了一倍。

其中,桌面端是使用者進行大量工作的場所,每天參與時間為18分鐘,比多鄰國的15.5分鐘更長。

Image

並且,Google的搜尋市場份額,也在被OpenAI毫不留情地鯨吞。

如今,OpenAI年度搜尋量突破3650億次的速度,達到Google的5.5倍。前者用了2年,後者卻用了11年。

可以說,我們已經在逐步見證搜尋市場的天翻地覆的變化。

Image

如今,AI的使用者增長、使用量和資本支出,都是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增長,已經達到了人類史上最快的技術滲透速度。

而在過去1000年,技術進步已經推動了全球GDP的指數級增長。

Image

不過,ChatGPT會永遠佔據主導地位嗎?答案是未必。

或許,它將成為Google,或者像AltaVista那樣被徹底遺忘。

圖表顯示,DeepSeek和Grok已經明顯地後來居上了。

ImageImage

下一個10億使用者市場,會在哪裡?

下一個十億使用者,會是AI原生使用者嗎?

10年前,Google發起了面向技術的語言和低網路連線能力可及性的NBU(Next Billion Users,下一個十億使用者)專案,讓技術能夠接納下一個10億網路使用者。

今天,「NBU」正在從以語言為中心轉向以AI為中心。

低網路連線能力 → 衛星網路連線

瀏覽器/應用程式介面 → 語音/語言介面

如今,全世界還有人口總數的32%——26億人,尚未接入網路。

而因為衛星驅動的網路接入增長,這批人群接入的潛力將大大增加。

Image

就如同來自印度的十億網路使用者,跨越了桌面/PC和寬頻時代。

下一個十億網路使用者,將跨越應用程式生態系統,直接進入代理程式生態系統。

屆時,他們將越過瀏覽器和搜尋欄,直接使用AI。

由此,他們完全跳過了傳統應用程式層,以代理程式為中心的體驗,將顛覆現在已有的所有網路技術等級,平台的意義將被消解、重新分配。

Image

總之,目前的AI贏家,並不是永遠的贏家。基礎設施正在發生巨大改變,應用程式也會隨之改變。

目前唯一已知的是:我們正處於另一個由AI驅動的技術超級週期的開端。

Image

主標籤:人工智慧

次標籤:AI趨勢地緣政治影響科技發展市場分析


上一篇:AI竟會「自己認錯」?破解多智能體協作「羅生門」,斬獲ICML 2025 Spotlight

下一篇:首次解釋LLM如何推論反思!西北大學、Google新框架:引入貝葉斯自適應強化學習,全面提升數學推論能力

分享短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