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從只能答對2%的題目,到在超難數學題集中刷下22%的得分,甚至超越人類團隊的平均水平,大型模型需要多長時間?
現在,令數學家們都驚訝的結果已經塵埃落定:
7個月。
發生在大名鼎鼎「專為為難大型模型而生」的FrontierMath基準測試上的這一幕,在激起熱議的同時,也引發了新的思考:
大型模型們是怎麼做到的?
FrontierMath:包含300個數學問題,難度範圍涵蓋大學高年級到菲爾茲獎得主都稱難的水平。
最新進展是,FrontierMath官方Epoch AI邀請14位數學家,深入分析了o3-mini-high在應對這些數學難題時產生的29條原始推理記錄。
他們發現:
o3-mini-high絕非靠死記硬背解題,相反,它表現出了極強的知識儲備;
o3-mini-high的推理更多依賴直覺,而非精確的證明。
同時,他們也挖掘出了大型模型目前的局限性,例如,缺乏創造力和理解深度。
官方是這樣總結的:
o3-mini-high可以被概括為:一款博學但以直覺為基礎的推理機,但缺乏職業數學家的創造力和形式感,並且往往絮絮叨叨、囉囉嗦嗦。
基於直覺的歸納推理機
具體來說,在29條推理記錄中,有13次o3-mini-high得到了正確的結論,剩下的16條則導向了失敗的結果。
先來看o3-mini-high是如何成功的。
數學家們發現,一個關鍵因素是o3-mini-high極其博學。
它正確地擴展了問題的數學背景,其中涉及非常高級的概念。
問題所涉及的一般知識,以及對問題的理解,對o3-mini-high而言不構成解題的瓶頸。
這並不是說o3-mini-high靠的是死記硬背。
相反,數學家們發現,即使題目故意掩蓋了解決問題所需的技巧,o3-mini-high依然能夠很好地利用正確的定理來取得進展——
在大約三分之二的問題上,o3-mini-high在相關數學文獻引用方面,都取得了至少3分(滿分5分)的成績。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相較於精確的推導,o3-mini-high看上去更依賴直覺,「具有數學家一樣的好奇心」。
一位數學家指出:
該模型的思維方式顯得有點非正式。一開始的思路表述通常比較粗糙,語言不夠嚴謹,並且存在一些不符合數學論文要求的特殊案例(corner case)。
也就是說,o3-mini-high往往不會像數學家們一樣,對數學問題進行形式化、嚴謹的論證,而是跳過一大串步驟直接猜測最終答案。
舉個例子,在一道題中,數學家們發現o3-mini-high透過非正式推理得出了一個正確的猜想,但它並沒有去證明這個猜想,還直接把這個猜想拿來解決問題了。
雖然最終答案正確,但在數學家們看來,這是在「作弊」。
為何如此?官方認為原因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模型偷懶」:有數學家指出,必要時模型並不害怕計算和編寫程式碼,儘管它總體上還是「基於直覺」。
一種可能性是,預訓練階段,在「形式推理」方面,模型被投餵的訓練資料並不充足。
模型局限性
寫完解直接給答案,讓人有點聯想到那個男人——
咳咳,不過事實上,缺乏形式精確性也正是導致o3-mini-high在許多情況下解題失敗的原因。
例如,有時候o3-mini-high大致上的思路是正確的,卻因為未能建立最後的關鍵連結而推理失敗。
在一道分割理論問題中,它距離答案只有一步之遙。出題者指出:
要是它能把從n=0到[已編輯]的輸出求和,答案就會是正確的。
而在更多情況下,o3-mini-high的想法距離正確解題方案相差甚遠。
更重要的是,數學家們認為,o3-mini-high最大的局限性在於缺乏創造力和理解深度:
該模型像一個博覽群書的研究生,能夠列舉許多研究成果和研究者。這乍一看令人印象深刻,但行家很快就會發現,這位研究生並沒有深度消化吸收這些材料,所做的只是複述。
該模型的行為模式類似於:擅長識別相關材料,但無法以新穎的方式擴展或應用這些知識。
還有參與研究的數學家指出:
o3-mini-high只嘗試應用了少數幾個它最喜歡的想法。
一旦這些想法用盡,它就得不到任何真正的進展了。
甚至:
對於AI來說,解決八年級奧數問題(需要新思路),可能比計算大有限域上某條超橢圓曲線上的點數更困難。
另外,「幻覺」也是個問題。
分析結果顯示,約75%的推理記錄中包含模型「幻覺」:
o3-mini-high經常會記錯數學術語和公式,在調用函式庫和網路搜尋等工具時,也會出現胡編亂造的現象。
所以,o3-mini-high究竟能不能像人類數學家一樣進行推理呢?
來看數學家們的評分:
1分表示完全不像人類,5分表示與人類數學家難以區分。
總的來說,還是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官方認為,o3-mini-high擁有多樣化的能力。一方面,它似乎能夠像人類一樣推理問題,表現出好奇心,並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
另一方面,它又表現出缺乏創造性和形式性,還傾向於「想太多」,顯得囉哩囉嗦,還偶爾出現自我懷疑的現象——不斷重複已經完成的句子、重複進行一些數學運算……
「超越世界上大多數數學研究生」
o3-mini-high這樣的模型為什麼沒有辦法更有效地利用豐富的數學知識,這個問題仍然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但無論如何,7個月,從2%到22%,已經足夠令數學家們驚嘆。
事實上,從2024年9月FrontierMath專案啟動,到2025年5月,官方組織8支人類「數學天團」與大型模型同場競技,FrontierMath本身的難度也在持續進化。
從1-3級——涵蓋大學生、研究生和研究級別的挑戰,到現在已經進入第4級別:加入對數學家來說也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在5月中旬,Epoch AI還舉辦了線下會議,邀請30位知名數學家設計自己能夠解決、但會讓AI犯難的問題。
而大型模型的表現有些讓數學家們目瞪口呆。
例如,弗吉尼亞大學數學家小野健提出了一個「博士級別」的數論問題。僅僅10分鐘,o4-mini就給出了一個正確又有趣的解決方案。
小野健表示:
我不想加劇恐慌。但在某些方面,大型語言模型的表現已經超越了世界上大多數最優秀的研究生。
數學家們開始思考,人工智慧能否攻克「第五層」問題,即最優秀的數學家也尚未解決的問題——
「如果人工智慧達到這個水平,數學家的角色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參考連結:[1]https://epoch.ai/gradient-updates/beyond-benchmark-scores-analysing-o3-mini-math-reasoning[2]https://epoch.ai/gradient-updates/is-ai-already-superhuman-on-frontiermath[3]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inside-the-secret-meeting-where-mathematicians-struggled-to-outsmart-ai/
— 完 —
📪 量子位AI主題策劃正在徵集中!歡迎參與專題365行AI落地方案,一千零一個AI應用,或與我們分享你在尋找的AI產品,或發現的AI新動向。
💬 也歡迎你加入量子位每日AI交流群,一起來暢聊AI吧~
一鍵關注 👇 點亮星標
科技前沿進展每日見
一鍵三連「點讚」「轉發」「小心心」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