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突然大批墜落!

圖像

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6月8日報導,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星鏈」衛星接連墜落。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的物理學家丹尼·奧利維拉領導的研究小組對「衛星雨」進行了研究。

研究小組將衛星墜落的時間與各種自然現象進行對比,發現衛星墜落與太陽活動存在明確的關聯。

研究報告指出:「我們清楚地發現,當前太陽活躍度的增強對『星鏈』衛星墜入大氣層產生了顯著影響。這是一個研究衛星軌道阻力的絕佳時期,因為在本輪太陽活動高峰期,地球低軌衛星的數量達到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圖像

「星鏈」衛星大批墜落

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6月8日報導,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星鏈」衛星接連墜落。

SpaceX於2019年首次發射「星鏈」衛星,2020年就有衛星墜落。但鑒於馬斯克發射的「星鏈」衛星數量龐大,起初的墜落數量還在合理範圍內。2020年僅墜落了兩顆衛星。但在2021年,墜落數量飆升至78顆。此後兩年,墜落衛星數量基本保持在這個水平(2022年墜落99顆,2023年墜落88顆)。但去年情況發生了奇怪的變化:316顆衛星在大氣層中燒毀。至此,「星鏈」共損失583顆衛星。大約每15顆衛星中就有一顆墜落,到底發生了什麼?

研究小組將衛星墜落的時間與各種自然現象進行對比,發現衛星墜落與太陽活動存在明確的關聯。

研究報告指出:「我們清楚地發現,當前太陽活躍度的增強對『星鏈』衛星墜入大氣層產生了顯著影響。這是一個研究衛星軌道阻力的絕佳時期,因為在本輪太陽活動高峰期,地球低軌衛星的數量達到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星鏈」衛星的發射始於2019年,當時處於太陽活動的低谷期。NASA的統計顯示,去年是太陽活動的高峰期。

太陽活動的週期約為11年。當太陽表面出現許多黑子時,會發生強烈的爆炸和太陽耀斑。太陽風通過日冕洞向外噴發,其中一部分物質會朝地球方向飛去,引發磁暴。當太陽等離子體到達地球並引發磁暴時,還會產生另一種效應——一種對上層大氣的加熱現象。大氣層被加熱後會膨脹,衛星會感受到更大的飛行阻力,從而脫離軌道,最終墜落。

2022年2月4日,一場地磁暴讓SpaceX失去了40顆剛剛發射成功的「星鏈」衛星。根據SpaceX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這些衛星在地磁暴的影響下,近一天時間內大氣阻力增加了50%,導致它們無法重新提升運行軌道的高度,最終掉回大氣層內銷毀。

儘管這一現象總體上可以理解,但仍有許多謎團。例如,研究報告指出,70%的衛星並非在強磁暴期間墜落,而是在中等磁暴和弱磁暴期間墜落。這很可能是因為弱磁暴通常持續時間更長,會緩慢地「侵蝕」軌道,將衛星推向不可避免的結局。

圖像

「星鏈」將由4.2萬顆衛星組成

據了解,星鏈衛星是馬斯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旗下的「全球衛星寬頻」項目,該項目計劃為包括偏遠地區在內的全球「任何地方」提供衛星寬頻。由於SpaceX研發出的獵鷹火箭具備相對低成本和強大運力,星鏈衛星可以頻繁發射,一次發射可以將數十顆衛星送上太空。在升空後,有不少星鏈衛星會主動進行升軌操作,這是因為火箭發射升空後,星箭分離的軌道高度較低,所以需要衛星自主升軌。

馬斯克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星鏈」將由4.2萬顆衛星組成,耗資約300億美元,不包括後期維護和替換費用。

在市場拓展上,截至2025年,星鏈全球用戶數量已突破500萬,業務範圍廣泛覆蓋航空、海運以及偏遠地區互聯網接入等領域。2023年10月,「星鏈」推出直連手機業務,計劃在2024到2025年逐步實現短信發送、語音通話、上網以及物聯網(IOT)功能,不斷拓展業務邊界,挖掘新的盈利增長點。

衛星大批墜落不僅增加太空垃圾、威脅其他航天器安全,維修、補充衛星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影響服務穩定性。另外,全球已有眾多類似低軌衛星互聯網項目湧現,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圖像

SpaceX將超越NASA

當地時間6月3日,科技富豪馬斯克透露了關於他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今年的營收情況。馬斯克在辭去了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效率部門的職務後,正承諾回歸企業。

馬斯克在當天社交媒體平台X上發文稱,SpaceX的營收今年將達到約155億美元(約合1114億人民幣)。2022年,SpaceX的年收入還僅為46億美元,這意味著三年內收入預計將增長兩倍多。

馬斯克表示,預計公司明年來自商業航天的收入將較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整體預算超出11億美元,這凸顯了SpaceX在商業航天領域日益增長的主導地位。根據NASA官方文件,特朗普政府已將該機構2026財年的預算削減至188億美元。

在近期SpaceX的一場活動上,馬斯克發表了「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Making Life Multiplanetary)的演講。他還在演講中提到了一個驚人的目標:SpaceX每年將生產1000艘星際飛船,平均每天就能生產3艘!這些飛船「艦隊」將停靠SpaceX的超大組裝廠房(mega bays)。馬斯克透露,這可能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建築之一。

2024年,SpaceX的獵鷹火箭發射了多達134次,創下紀錄,成為全球最活躍的火箭發射營運商。其中132次由主力火箭獵鷹9號完成,剩餘2次由重型獵鷹火箭承擔。該公司計劃在今年打破這一紀錄,發射次數預計在年底前達到170次——這意味著平均每兩天實施一次軌道發射。今年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完成了62次商業發射。

圖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據新華社5月28日報導,當地時間27日上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利用「獵鷹9」火箭將24顆「星鏈」衛星送入極地軌道。

據介紹,太平洋夏令時27日9時57分(北京時間28日0時57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利用「獵鷹9」可回收火箭,將24顆「星鏈」衛星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發射升空。約8分鐘後,火箭助推器成功降落於該公司部署在太平洋上的無人平台上。這是該火箭的第13次飛行。

根據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發射文件,此次任務被命名為「星鏈」17-1,目標是把寬頻互聯網衛星部署到軌道傾角為97度的極地軌道。這將使「星鏈」衛星能夠為高緯度地區提供更多覆蓋,包括阿拉斯加部分地區、加拿大北部以及「星鏈」衛星此前未能覆蓋的其他極地地區。

主標籤:航太科技

次標籤:星鏈太陽活動太空探索衛星


上一篇:「AGI永遠無法實現」|Google CEO 最新訪談

下一篇:啟動端側長文本時代!面壁全新架構,讓小鋼炮最快提升220倍

分享短網址